基線漂移
基線漂移是DSC實驗中常見問題,主要源于溫度波動、流動相不均或系統污染。
溫度控制:柱溫波動是基線漂移的主因之一。需使用高精度柱溫箱,確保溫度波動≤±0.5℃,并在檢測器前加裝熱交換器穩定流動相溫度。
流動相處理:流動相需使用HPLC級溶劑,避免使用低品質試劑或循環溶劑。配制后需充分脫氣(如超聲脫氣20分鐘),并定期更換以防止污染。若基線因流動相不均漂移,可注入純水測試,若基線恢復平穩則需更換流動相。
系統清潔與密封:檢查流通池是否被污染或存在氣體,可用1N硝酸清洗(禁用鹽酸);若檢測器出口阻塞導致高壓,需更換流通池窗口。同時,檢查爐體密封性,更換老化O型圈,并確認氣體流量穩定(如氮氣流量20-50mL/min)。
峰形異常
峰形異常包括拖尾峰、分叉峰、鬼峰等,需針對性排查:
拖尾峰:多因色譜柱固定相流失或污染導致。需用高比例有機溶劑沖洗色譜柱,嚴重污染時采用梯度洗脫深度清洗;若色譜柱老化,需及時更換。此外,校準流動相pH值至色譜柱耐受范圍,避免固定相降解。
分叉峰:常見于色譜柱柱頭損壞或進樣技術問題。輕微柱頭損壞可切除受損部分重新安裝;優化進樣速度,確保進樣量均勻,避免樣品在進樣口擴散。
鬼峰:通常由流動相污染或進樣器殘留引起。需使用高純度試劑配制流動相,定期更換并清洗進樣器(如用甲醇沖洗定量環)。若色譜柱污染嚴重,可采用再生技術恢復性能。
圓頂寬峰:多因柱效下降或流速過低導致。需維護或更換色譜柱,并通過VanDeemter方程優化流速,平衡柱效與分析時間。
通用排查步驟
實驗前檢查:確認樣品干燥無氧化物,使用惰性氣氛保護;檢查儀器密封性,避免漏氣或漏液。
條件優化:根據樣品性質調整升溫速率(如10℃/min)、流動相配比及流速,減少傳質阻力。
定期維護:月度檢查氣體管路、傳感器連接線及爐體移動部件;年度由專業工程師拆解爐體,清潔傳感器沉積物并更換老化電路板。
通過系統排查溫度、流動相、色譜柱及操作條件,可有效解決DSC實驗中的基線漂移與峰形異常問題,提升數據準確性。